微小的病原孢子是如何在温室内 “兴风作浪” 的?
黄哲雯
2025-05-19 10:51

在温室蔬菜种植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病害问题也如影随形,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蔬菜产品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近日,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李宝聚团队揭开温室病害快速传播的神秘面纱,不仅为温室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设施农业病害的防控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该研究解析了那些微小的病原孢子,是如何在温室内“兴风作浪”的。


温湿度变化一一病原孢子的 “启动键”

温室内的温湿度环境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独特条件。以黄瓜棒孢叶斑病病为例,其病原菌多主棒孢菌的孢子在高湿环境下吸附水分膨胀,随着湿度降低,孢子内的渗透压发生变化,细胞壁弹性回缩,产生气体泡泡,就像一个被压缩的弹簧突然释放,为孢子的扭转-抖动运动提供了能量。研究发现,当相对湿度下降到 52% 以下时,孢子的释放数量急剧增加。这就好比给病原孢子安装了一个 “湿度感应器”,湿度一降低,它们就迫不及待地 “跳” 出来,开始了传播之旅。

风一一孢子传播的 “助力器”

孢子释放只是第一步,风才是它们实现远距离传播的关键“助力器”。即使没有风,孢子也能在湿度变化的刺激下从孢子链上脱落,但只有借助风的力量,它们才能从病株传播到周围的健康植株。风速越大,孢子的传播距离越远。当风速从 0.5 m/s 增加到 1 m/s 时,孢子的直线传播距离从 30 cm 增加到 80 cm。而且,孢子的释放高度也会影响传播距离,释放高度越高,传播距离越远。这就像我们在空中抛撒一张纸,抛得越高,风吹得越远。


孢子年龄一一影响传播的 “隐藏因素”

孢子的年龄也会影响其传播行为。随着孢子年龄的增长,孢子之间的连接强度逐渐减弱,更容易被风吹散传播。3 天龄的孢子群,只有少量孢子在距离菌落 10 cm 处被发现;5 天龄和 7 天龄的孢子群,释放的孢子数量和传播距离则显著增加。这是因为,年长的孢子位于孢子链的末端,分隔壁更容易断裂,而靠近分生孢子梗的年轻孢子则与邻近孢子或分生孢子梗的连接更为牢固。(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黄哲雯)

[编辑:罗筱晓]

我说两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