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一场主题为“向世界讲述石柱腊味的诗与远方”系列活动启幕。务工青年返乡创立“石柱·腊满仓”品牌,在石柱三星乡与村集体合作,带动2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

1985年出生在石柱县三星乡的冉雷雨,由于家庭贫困,十几岁便离开家乡到浙江务工,进过工厂、干过建筑、搞过装修。2014年,他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在乡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下,用务工积蓄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石柱坚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起占地10余亩的生态养猪场,走上创业之路。然而,由于缺乏技术,不懂科学饲养,不久就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猪瘟暴发,一次性死亡900多头猪仔,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
他没有因为第一次创业失败而一蹶不振,而是重拾信心、越挫越勇。他主动寻求帮助,邀请专家到猪场开展巡诊,寻找创业失败的原因。2015年10月,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向银行贷款160万元,并得到了养殖专家“一对一”的帮扶指导。通过科学改造猪场、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全面引进新的品种、采取自繁自养经营模式,2016年生态养猪场开始盈利。

创业成功的冉雷雨开始回馈乡亲,通过高价收购玉米、低价出售仔猪的方式让利给村里的贫困户,采取“猪场+技术+农户”的模式,免费为150户贫困户开展“四送”,为他们送去种猪、疫苗等。同时,还带领技术团队免费教他们饲养管理技术。目前,这15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出栏肥猪30头以上,养猪收入最低达4.76万元,纯收入最低达8520元,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近年来,坚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争取乡党委和政府投入29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以59户特困户名义入股公司,新建占地30亩的现代化生态养猪场。按照股权收益扶贫方式,59户特困户前期每年户均保底分红不低于3000元,猪场步入正轨后每户每年保底分红不低于5000元,确保特困户稳定脱贫。
而今,坚迈旗下建成标准化腊肉加工房,实现“养殖+加工+销售+餐饮”一体化经营模式,年产值达6.0亿元以上。经过精益求精的加工工艺探索,目前开发面市的“石柱·腊满仓”系列产品已涵盖五花腊肉、三线腊肉、腊香肠、腊排骨、腊猪心等数十种特色腊味。“石柱·腊满仓”不仅走进重庆主城的商超,还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全国数十个城市。
三星乡乡长谭华祥表示,全乡通过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石柱·腊满仓”的品牌,实现了“链上千家万户,香飘致富路”。为农户提供优质猪苗,免费养殖技术指导,以保底价回收生猪,让老乡们“养得放心、卖得安心”。(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实习生 刘恩贝)
[编辑:甘皙]